行業新聞
0371-56071289
倉儲業當前發展現狀
倉儲業當前發展現狀
倉儲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環節之一,也是物流活動的重要支柱,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。現代倉儲是以滿足供應鏈上下游的需求為目的,在特定的有形或無形的場所、運用現代技術對物品的進出、庫存、分揀、包裝、配送及其信息進行有效的計劃、執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動。
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迅速,增速長期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,近幾年增速趨緩。進入 21 世紀后,我國倉儲業發展迅猛,各類倉儲企業在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下紛紛加大投資。2015 年以前,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額(固定資產投資額均不含農戶)增 速始終領先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,2003-2015 年,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額 CAGR 達 40.14%,同期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CAGR 為 23.04%。自 2010 年起, 倉儲業投資增速已有放緩趨勢。2017 年,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 6855.78 億元,同比下降 1.8%,為近 20 年首次負增長。
倉儲業投資增速趨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:
1)一二線城市清理低端、不合規傳統倉庫。
2)城市土地價格不斷上漲,投資建設倉儲設施的成本高昂,嚴重影響倉儲企業的經營效益,降低倉儲企業的經營韌性。
3)城市范圍內的倉儲設施建設用地日趨緊張, 大部分城市倉儲用地供應稀缺。
4)業內投資轉向庫內功能完善、信息化、智慧化(云 倉儲、大數據、物聯網)等方面,導致投資增幅放緩。
1.倉庫面積飛速擴大
與倉儲業大量固定資產投資相對應,自 21 世紀初以來,我國倉庫面積飛速擴大,從原來的沿海港口城市(如上海、深圳)延伸至每一個主要的一線及二 線城市。倉庫設施建設呈現大型化、網絡化趨勢,電商倉庫成為建設熱點。截至 2017 年底,我國營業性通用(常溫)倉庫面積達 10.38 億平方米,同比增長 4%,其中立體 庫約占 26.4%,平方米庫約占 58%,樓房庫約占 15.6%;冷庫總容量為 13531.87 萬立 方米,同比增長 12.7%,其中凍結物冷庫容量為 9671.62 萬立方米,冷卻物冷庫(含氣調庫)容量為 3860.25 萬立方米。
2.當前我國智能倉儲還有較大發展空間
倉儲物流發展可分為人工倉儲、機械化倉儲、自 動化倉儲、集成自動化倉儲、智能自動化倉儲五個階段。
人工倉儲即物資的輸送、存儲、管理和控制主要靠人工實現;機械化倉儲,則以輸送車、堆垛機、升降機等機械設備代替人工為主要特點;自動化倉儲則在機械化倉儲的基礎上引入了AGV(自動導引小車)、 自動貨架、自動存取機器人、自動識別和自動分揀等先進設備系統;集成自動化倉儲則以集成系統為主要特征,實現整個系統的有機協作;智能倉儲系統是運用軟件技術、互 聯網技術、自動分揀技術、光導技術、射頻識別(RFID)、聲控技術等先進的科技手段和設備對物品的進出庫、存儲、分揀、包裝、配送及其信息進行有效的計劃、執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動。
智能倉儲相較于傳統倉儲在空間利用率、儲存量、儲存形態、作業效率、人工成本、 環境要求等方面均具備優勢。
智能倉儲與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。在“互聯網+”戰略的帶動 下,國內的智能倉儲與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,整個行業都迅速地向著運行高效、流通快速的方向邁進。另外國家供給側改革,工業 4.0 和中國制造 2025 的驅動,“互聯網+”倉儲 4.0 概念催生,為網絡與智能倉儲硬件的高度融合、也為智能倉儲發展指明了方向。
當前我國倉儲業發展程度較為落后,運行效率低下,制約了物流的快速發展;未來智能倉儲有助于改善分揀和出庫效率,促進物流產業提質增效。